【资讯】农产品“卖难”如何破解? ——专访农业农村部市场司司长唐珂

2018-06-20 16:57:25

导语


眼下正值蔬菜瓜果上市旺季。近期广东、海南的芒果、菠萝,云南、贵州的部分蔬菜,江苏等地的甜瓜等相继出现“卖难”,但同时鲜活农产品为何在产地“没人要”、而在城里的菜市场上价格却不便宜?如何在生产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影响?


记者日前专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三大症结: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不完善。


1
“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

“田头市场”发展缓慢,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产地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贫困地区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电子结算等基础设施,分级、分选、包装多由人工完成,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2
 流通成本高

由于预冷、冷链发展滞后,一方面农产品在运输中损耗大,另一方面产品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导致“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市场地价格居高不下”。

3
 市场信息不畅

主产区和主销区产需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市场需求与生产供应无法有效衔接。据农业农村部调查,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户都是通过邻里乡亲获取产品销售信息,通过正规渠道和现代传媒手段获取信息的比例不高。


唐珂最后表示,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已经迈出职能调整的实质步伐,各部门间合力明显增强,逐步推动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将有利于破解这一问题。


五个发力点:

全力破解“滞销卖难”问题。

加大市场信息发布力度


瞄准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调整产品结构。

调整产品结构


加强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

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1.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特别是田头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

2.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推广适度规模的产地贮藏保鲜设施;

3.加强果品、蔬菜、水产品、禽蛋等产地预冷,低温贮藏,低温运输和低温销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有设施装备等标准研究;

4.支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提升产地市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探索拍卖交易模式。积极推进农社、农企、农校对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产区和销区、基地和市场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大力开展营销和产销对接服务


组织农业农村部门举办各种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一批实体展会推动农产品营销促销。农业农村部今年将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广大农民获得好的收益。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400-6770-767
售后咨询热线
0379-6019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