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学 | 贾康谈数字经济财税

2020-03-04 14:58:52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在近日举办的“数字经济财税沙龙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交流研讨会”上提出,以后线上线下结合是大趋势,如果我们相关的税收研究能够看到这大趋势,我们至少可使认识框架和眼界放得更开阔和更有前瞻性。可能大家都是走线上线下的结合之路,这样税收是不是有新的契机可以处理得更好,各方面可接受度更高?


以下为贾康先生在“数字经济财税沙龙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交流研讨会”发言的整理实录。


关于数字经济与财税,我想有这么三个层次可说:


第一,大家在一起从数字经济概念讨论问题,需先对于数字经济的作用有一个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人类社会走到现在,我们所说的供给侧创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它得去适应、满足的需求侧,是“永新而无新”的不断上升的“用户体验”要求。现在中央说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满足,理论上讲,其供给的“不充分”是会永远存在的,关键在于现在中央总体的判断,这个矛盾不平衡是“不平衡”带出的“不充分”,而“不平衡”是结构问题。


结构优化,决定着怎样实现中国高质量的发展,化解矛盾满足人民需要,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化解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的认识逻辑,这个逻辑在我们讨论的数字经济概念之下,我觉得应当进一步领会。


这几年社会经济中,科技创新的加速太明显了,我们现在很难设想十年以后,最前沿的那些将会流行的电子产品将是什么样。两年以前我听说有可穿戴设备什么的,现在是不是有一些人已经在开始用它了?我是落伍者,是跟着潮流不得已情况下使用智能手机,但是新生代的人们,兴致勃勃要用新产品。从生活看到生产,生产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甚至思想界已挑战性地提出,再往下会不会发展到技术创新的奇点,机器人会反过来控制人类。人们最担心的这种风险,显然也很值得探讨。


我们现在,基于已经有几十年信息革命的经验来密切跟踪潮流,讨论新经济对于人类社会的可能影响,要争取有一点前瞻性,特别是看到中国经济社会转轨中结合追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正面肯定数字经济引领全球发展与中国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防范这里面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有前面一段时间的P2P,已经在中国引起了始料不及的偏差、爆雷,给经济生活间带来一些无法忽视的负作用,但绝对不能以此来认为“互联网+”这个方向错了,还必须顺应“互联网+”,以后还是移动互联和万物互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在这个视角上,数字经济引领整个创新发展的过程,在中国我觉得要接着说到第二个层面。


第二,我们得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有后发优势,有明显的亮点,已经可以给予我们重要的提示。这个领域原创的技术,我听到前些年都是来自美国、来自硅谷,但是在迅速做大企业这一方面,他们并没有提供什么原创技术,就是在硅谷提供的原创技术运用中,在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上,以及在中国要立足于对接全球化这个思维导向下,数字经济在中国很明显地超常规发展起来。这里面产生的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各种贡献,有GDP、有税收,特别是有就业,而且尤其是对于原来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距离很远的一些农村地区,都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促进了那些地方的繁荣。


我在两三年前就看过穷乡僻壤的淘宝村,虽然很多东西还是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使原来农村这些社会成员迅速就近对接新经济。政府和企业合在一起,以免费的方式做十天左右的培训,这些人就在村内开了淘宝店,这一片很快就形成了“产业集群”,各种服务的物流、快递、包装、银行等,陆续地全都进驻这一片区域,谁能想到,原来看起来发展振兴没有多少指望的农村,很快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新局面。这种后发优势在其他方方面面,可能还有很多体现。


第三,正面说说我所理解的“数字经济与财税”这个命题。看来需要包括一系列的研讨,探索具体的切入点,来应对现实需要。这方面我确实还太缺乏调研,知道的只是对于税收怎么样去调节电商的行为和利益。这方面已经有多年的探讨,美国、欧洲可能有一些值得初步总结的经验,中国人前一些年也有一些探讨。业界中我接触到一些看法,也有不同的角度,可以说屁股决定脑袋,有的时候观点的冲突还是非常明显的。非电商的企业,几乎一致谴责税收对电商过于宽松优惠,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环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似乎管理部门却知道电商所带来的创新境界,有很多我们还要继续观察,要按照克强总理所说的审慎包容的态度再看一看,并没有急于对电商加强管制、调节收入。电商引出的很多经济活动,税收就是对其没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但是公司做大了以后,税务部门相对来说就比较好管了,大量的很小规模的淘宝户、更不要说微商,现在恐怕还很难设想怎么对他们去做像样的税收调节,这事情只能进一步讨论。


那边没有做“互联网+”的商家愤愤不平,这边政府对此种诉求要作回应的同时,还要另外掌握好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电商的发展空间。那些明显处于传统经济成分的企业,他们怎样可接受?实际生活中,又有一个趋势:电商概念越走越模糊,像一些有影响的,比如阿里和京东等等,他们已是线上线下结合着来做,所以马云说电商概念已经不适用,我们并不是只做线上的事情。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以后线上线下结合是大趋势。如果我们相关的税收研究能够看到这大趋势,我们至少可使认识框架和眼界放得更开阔和更有前瞻性。可能大家都是走线上线下的结合之路,这样税收是不是有新的契机可以处理得更好,各方面可接受度更高?具备相关信息条件也要用信息技术,管理上面可能产生的管理成本、可能产生的纠结、矛盾点,都很值得探讨。


另外,我觉得可能有一个现在大家讨论不足的方面,就是怎么看这新经济发展对于我们的税源建设的长期影响。可能这样的研究需要技术上有发言权的专家,再加上税收的经验,合起来一起讨论,有可能把这课题做得像模像样。像我本人,技术知识上不过关,我只意识到这个视角上做起来可能很有意思,但不好预测整个新经济发展的节奏和未来主打的一些突破口。可能技术领域的人,有他们自己一些特别的想法,有一些直觉加上理论性的思考,就可能得出很有意思的成果。我知道阿里公司现在参加进来的凌霄,他过去就是税务部门的干部,这些年在阿里公司里接触大量的新经济创新信息,也是咱们阿里研究院的骨干,像这样的研究者最有发言权,一方面适应税务部门有意的一些课题,一方面推动必要的信息沟通,对以后战略层面有所关心的新经济的发展和波动,就有可能比较早一点地、或者说当领导层有需求的时候,及时地给出一些我们提出的预测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领导层肯定会很看中财源建设,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坐在那个位置,“柴米油盐”是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不论出什么样的改革举措政策、什么样的发展决策,都得考虑财力支持,还有相关的行政体系成本是什么情况。我们这种研究对全局的意义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这些事情现仅有朦朦胧胧的感觉,咱们以后的沙龙研讨中,似乎这可以作为互动的切入点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到财税的支持,对于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走在最前面的大企业,似乎人家也不在乎给什么样的财政专款支持,但是我知道过去有一些任务,是按照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总得有部门的工作总结——年度内通过财政的特定专项支持,是怎么扶持经济增长点的。像建筑行业里面,有那种运用地缘热泵技术做的节能建筑,地底下几百米,形成带有恒温特点的气体,通过回流到上面来,就把南京的“火炉”那个地方夏天过去要用空调耗能,替换为非常低的能源耗费而产生出恒温效果。到了冬天,又解决了南方没有暖气的问题。用这个技术,过去望而生畏的到武汉、南京夏冬两头难受的情况一下子变了,生活质量就有很大的改善。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大的企业,听说前些年住建部给800万的专款以示奖励,鼓励他们在行业带了头。这些大都是表面文章,但这表面文章还是有它的意义,无非是通过财政资金做专项的奖励,给这种带有创新性质的、已经做出成绩的企业,树立一个政府背书的社会形象和标志,去引领后面更大范围的企业跟进。


最后,税收的国际协调也是一个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电商服务没有严格的国内国外之分的,只是每年“双11”成员统计里面,能分得出来,哪一些交易是国内产生、哪一些交易是国外产生。但是相关的税收,如果说起来,就成了税收国际协调问题,是不是这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我们需观察的问题,或者是在实际生活中,管理部门早晚也会提出要求,希望学者、研究群体提出意见建议,以更好地处理的一个问题。


文章来源:整编自公众号“贾康学术平台”


整理:张凌霄

责编:张晶晶


相关阅读


第1期:5万=50万?一个不可思议的经济现象!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到10万元,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5万=50万?甘犁教授告诉你......


第2期:数字经济的大赢家

王雍君教授认为,测算数字经济创新的真实社会价值公式为: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生态价值。平台一手创造了经济价值,一手又平衡了生态价值。如果平台经济价值转化成税收,政府应该是数字经济的大赢家,或者是最主要的赢家。


第3期:数字经济时代,是税制迷失的时代?

税收可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阻碍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创造社会价值,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几近瓦解了传统税制的根基。这是前所未有的税制迷失的时代,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税制会对数字经济产生阻碍。


第4期:数据告诉你:减税降负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从3万元到10万元起征点的提高,小微企业死亡率下降会新增岗位19万,扩大再生产新增就业岗位265万,两者新增就业总计284万,新增就业人口创造的GDP是2287亿元,新增财富占2018年GDP的比重是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