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 2018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中国数字经济版图初现(附完整版下载)

2019-08-23 09:57:33



      4月12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学者专家、企业代表3000余人参加了峰会,共同探讨各行业在互联网+助力下的发展与创新成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报告更为强调区域性,通过六大榜单全面揭示了中国城市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状况。

      以下为报告的文字内容全文,由于篇幅有限,省略了大部分的图表、全部的注释、附录和一些结论的得出过程,如对报告完整内容有兴趣,可通过本文文末的方式获得完整版报告。

数字中国篇

      数字中国脉动地图显示数字技术渗透呈现明显的区域辐射特点,国家级和区域级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正在形成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数字发展不均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2017年,中国的数字化基尼系数为0.59,属于相对不均衡的状态,但相较2016年的0.62已经有了一定的下降,数字后线城市正在发力赶超。

      数字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广泛渗透进入公共服务、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宏观协调、总体把控、融合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务、数字生活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在过去三年的数据积累基础之上,研究团队调整了以往“互联网+”指数的理论框架和组成结构,在上期“互联网+”指数基础上重组整合出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四个分指数,编制出新一期,即第四期的的“互联网+”指数,力图全面呈现数字中国的脉动地图。

      根据研究团队的测算,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6.70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7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7.24%。相比之下,2017年我国GDP的增速为6.9%。数字经济占GDP比例也因此较去年上升1.67个百分点至32.28%。说明数字技术在经济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符合“高质量”增长的要求。

      具体看“互联网+”指数的省份分布,广东省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江苏省、浙江省紧随其后,三省总和占全国的33.1%。北京市和山东省分列4、5位。河南省表现出色,从去年的11名上升至第8名。

      B)增长的区域辐射效应

      从城市增幅看,2017年,数字中国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辐射效应。以长三角、广深、厦门、川渝、武汉、长沙、济南、郑州、西安、沈阳这些城市为局部核心,其周边城市的增幅均表现良好,反映在数字中国脉动地图中,可以看到华北、川渝、两湖、珠三角、苏浙一带红色明显。说明以指数高净增值区域为核心,带动效应明显。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增长极正在由东部大省向中西部延伸。

      A) 中国城市数字化分层

      B)由政务驱动转向产业驱动

      具体看,由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数字经济分指数的占比从76.17%下降到33.02%,数字政务分指数从11.86%上升到49.18%。将高频刚需的数字政务和数字生活指数除以数字中国总指数,得到不同层次的城市的这一比值差异显著,数字一、二线城市的数字化过程已经渗透进入到较深层次的产业领域,而在后线城市,数字化场景仍然停留在刚需的政务服务、文化生活等领域。

      C)数字基尼系数

      进一步的计算显示,2017年的数字基尼系数相较2016年的0.62已经有了一定的下降,表明我国的数字发展不均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由此可见,虽然数字后线城市距离头部城市的绝对量仍然差距比较大,但是后线城市指数增长更快、潜力很强。随着后线城市的逐渐发力,数字鸿沟开始呈现出弥合的趋势。

2

      全国数字经济分指数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福建位居省级排名前五。

      细分产业发展态势出现分化,医疗、文化娱乐、教育指数增长继续领跑所有行业。

      数字产业的发展对于数字文化、数字生活领域活跃度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用云量与数字产业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用云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分指数覆盖医疗、旅游等产业元素和云计算、企业号等创新元素,体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与各个传统行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分指数集中了与数字经济高度相关的用云量、企业微信以及数字产业相关指标,全面刻画中国数字经济的活跃度和发展态势。经测算,2017年数字经济分指数达到了202.65点,比2016年增长了70.05点,同比增长52.83%。显示我国的经济数字化水平正在逐年平稳快速提升。

      A)后线城市加快追赶步伐

      B)数字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在市级排名中,北京以32.16点保持住了第一的位置,深圳,广州,上海,成都五市与去年排名相同,仍然高居排名2至5位。郑州,长沙两市数字产业增幅明显,双双跻身前十。

      2017年各产业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比往年更大的行业间差异,不同的产业增速分化。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延续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在2017年增速分别达到371.90%、226.09%和79.31%。尤其是医疗和教育行业,其三位数的增幅体现出在过去一年中这两个行业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

      在产业增速图谱的另一端,商业服务、生活服务行业在2017年增长放缓,商业服务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状况。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商业服务、生活服务等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已经相对比较高,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阶段。增速回落可能是行业数字化进程进入常态化的标志。

      2017年数字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总体上看,指数分布体现出明显区域辐射的特点,中心城市周边城市的产业指数数值普遍高于非周边城市。

      2017年产业指数的增长延续了2016年西高东低的局面,东部、中部、西部产业指数的增速分别为50.36%,67.37%,75.60%。产业发展速度西高东低的局面未来可能持续。

      在细分产业层面,大多数细分产业指数有着相似的地理分布,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物流行业,成都、重庆在交通物流指数中分列第四与第七位,与前三名城市的差距也比较小。交通物流产业成为西部数字产业发展的明星行业。

      近年来,中央政府倡导供给侧改革,推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云计算和存储则是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推动力,是数字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2017年全年用云量增长迅速,云存储、计算向数字中线城市渗透。指数结果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用云量为146.04点,比2016年的102.44上升43.60点,同比增幅达到42.58%。显示出在2017年,云计算在2016爆发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2017年用云量的聚集度有所下降。云计算已经开始加速渗透进入后线城市,助力后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对于数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数据显示,用云量与数字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2017年的用云量与数字产业指数显示出强烈的正相关性。而考虑产业发展一般滞后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研究团队也计算了2016年用云量与2017年数字产业指数的相关系数,两者显著正相关。


✩ 小结

2017年,全国数字产业增长迅速,产业间增速分化,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比往年更大差异。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延续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而商业服务、交通物流增长放缓。数字产业指数分布有明显区域辐射特点,中心城市周边城市的产业指数数值普遍高于非周边城市。

2017年全年用云量增长迅速,与数字产业对比来看,两者显著相关,可见,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对于数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字政务篇

      连接更广:由普适的便民服务拓展到专业性更强、流程更复杂的法人服务领域;

      用户获得感高:回流率过三成,在移动端获取政务服务成为常态,移动服务整体满意度创新高。

      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成为全国数字政务发展版图的核心区。成渝城市群势能突出,增速全面领先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

      “互联网+政务服务”效益更加显性

      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改革

      1.从指数看“互联网+政务服务”走过的三年

      从简单的信息查询,到节点服务可在线办理,发展到全流程完整服务供给更为全面的转型与改革。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占总体网民的62.9%。

      省级数字政务指数均值每年都在提高,从2015年的3.23提高到2017年的8.21,年均增速达到59.55%。标志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朝着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政府前进。

      与2016年相比,数字政务指数省级排名出现了较大波动,前十名中仅广东、四川和福建的排名不变。广东仍处于领先地位,连续三年排在全国第一,2017年数字政务指数值为38.85,同比增长31.74%。在线服务的不断丰富、用户规模快速扩大、龙头城市的带动是支撑广东增长的三大因素。

      进步最大的是山东,凭借数字政务第一的增速(71.34%)从2015年的第11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2位,其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的一年,山东上线服务项目数量的增多使得用户规模翻了一番多。

      2017年,广州仍是全国数字政务指数值最高的城市,平台入口提供的服务项目数多达108项,其中83.33%为办理服务。广州也是办理服务占比最高的城市,出入境、公积金、税收申报、交通缴罚、户政、生活缴费、投诉举报等业务均可查询和办理,19个汽车客运站还实现了在微信上查询和购买车票。

      重庆、成都、长沙的排名均进步两个名次,分列第五、第七和第八位。北京、上海、武汉下滑至第六、第九和第十位。

      近几年,成渝城市群在成都、重庆的辐射带动下,移动政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7年,成渝城市群数字政务指数均值为1.18,仅次于珠三角城市群。从增速来看,四个城市群中,成渝的增速最快,2017年数字政务指数同比增速达到40.52%,远超长三角的19.27%、京津冀的29.22%和珠三角的30.26%。

      回顾“互联网+政务服务”三年的发展历程,政务服务数字化取得快速发展、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向更广、更深、更高方向发展。

      2017年,交通查缴、气象、人社、生活缴费、医疗、公共交通、车船票、教育、加油、出入境等是用户量最大的前10类服务。其中,在线查询办理交通缴罚用户量最大,服务了全国247个城市的超过5200万名用户。而自考、中高考成绩查询、高考通知书查询等教育类服务2017年用户量实现了303%的增长。

      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二中法院在微信平台上首次上线了申请卷宗、立案申请等服务,实现在线立案、网上阅卷等诉讼服务,省去了案件当事人来回奔波的麻烦,提高了诉讼效率。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服务搬到微信平台上。

      简单的查询办事功能数字化后,近两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始向流程更复杂、要求更高、更加完整的一站式服务迈进。

      C)用户获得感高

      用户使用频次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已经成为用户获取政务服务的首要平台。《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通过微信、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的使用率为44.0%,为网民使用最多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

      1.政民连接密度在增强

      A)连接百姓与公共服务

      再对比连接密度与数字政务指数,会发现两者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连接密度越大,数字政务指数越高,表明随着打造数字政府的举措不断丰富和强化,公众参与积极性更强。数字化使政民之间建立更强、密度更高的连接,进而帮助政府建立更公开透明的形象。而政务互动越频繁、电子参与积极性更高,又会反过来激励政府把政务服务做得更好,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中西部地区数字政务发展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西部数字政务指数均值为0.695,远低于领先的东部地区,后者为1.366。中部地区指数均值为0.702,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10。

      五线城市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是导致中西部发展缓慢以及五线城市内部极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共聚集了218个五线城市,2017年五线城市指数均值为0.62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31%。

      进一步从时间轴来看,尽管政务数字化呈现不均衡态势,但这种差距在逐年缩小。同样依照上述公式计算而得,2017年全国数字政务鸿沟为4.21倍,比2016年缩小了3.34%。这也表明政务数字化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且地区间的差距已在拉开。

      C)数字政务的相关性和效益越来越显性

      2017年,数字产业与数字政务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回归分析显示,2017年数字政务指数每增加1点,数字产业指数大约上升2.70点。该结果显示,数字政务指数与数字产业指数具有非常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数字政务指数高的地区,数字产业指数也相对较高;反之结论也成立。

      而另一方面,数字产业的发展也会推动政府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提升数字化水平,供给更加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

      为了进一步探寻云计算与数字政府关系,我们将2016、2017两年的数据汇集为两期面板数据(Two-Period Panel Data)并进行差分以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内生变量,并在回归分析中加入其他控制变量。


✩ 小结

从数字政务指数发布三年来看,互联网与政务的结合日益紧密,不仅成为数亿中国网民获得政务服务的便捷渠道,更承载了各级政府部门数字化变革与创新的决心与举措。如何破解供需矛盾、提升服务效率、实现服务均等化,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政务服务全渠道输出成为常态,移动平台成为第一入口。2017年微信城市服务平台累计用户数超过4亿。缴纳交通罚款、开具纳税证明、社保/公积金查询、办理暂住证、港澳再次签注、补办车辆登记证、变更车主电话等服务均可在手机上一键办理。

政务服务数字化迈入深水区。由普适的便民服务拓展到专业性更强、流程更复杂的法人服务领域,服务节点数字化向全流程闭环服务整体上线迈进。数字政务年均59.55%增速再次印证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朝着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政府前进。

政务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政府转型不仅需要认识到公共服务社会化趋势,还应具备长远发展的意识,提前布局新兴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素养,并把数字化能力建设视为能带来长期回报的一项投资予以关注和实践。

数字生活与数字文化篇

      深圳、杭州、东莞、长沙、广州“连接”密度最高。西双版纳、怒江、和田、临沧、果洛居民“互动”频率最高。城市越大,“好友”越多,互动越少。

      互联网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更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流行文化符号。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是数字文化分指数最高的城市。

从数字看生活

      数字生活分指数的数据来源是中国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两款国民应用——微信和手Q,前者在中国主流人群中应用广泛,后者在青少年中持续活跃;微信和WeChat的全球月活已经超过10亿,手Q月活接近7亿,两个社交平台的集合基本覆盖中国移动互联网全网。

      在本篇,研究团队通过汇总各城市的微信和手Q使用功能的总量数据,从数字看国人的日常生活。

      “数字生活”分指数由两类指标加权平均得到:一类是社交的连接和互动指标,一类是社交支付指标。以下对这两类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管窥各地数字生活风土人情。

      “社交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城市在线数字社交行为总量,由“连接”和“互动”两部分组成。

      “互动”衡量当地居民与好友间在联络的频次总数,指标包括信息发送总条数、朋友圈点赞数、评论数等。

      B)“连接”密度与“互动”频率

      用“互动”除以“连接”,得到单位“互动”频率,也即各城市居民与朋友间社交平台实质互动频次。社交关系有亲疏远近,是躺在通讯录里的沉默关系多,还是不断有互动的活跃关系多?可以通过“互动”频率来大致判断。沉默关系多,“互动”频率自然低;活跃关系多,“互动”频率自然高。西双版纳、怒江、和田、临沧、果洛居民“互动”频率最高。倒数五位分别是福州、北京、武汉、长沙、上海。

      C)大城市的喧嚣与小城市的热络

      这一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或是大城市社交网络稠密,而人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在每个社交关系中投入的时间精力被摊薄;或是大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关系网中很多半熟人甚至是准陌生人,而小城是相对封闭,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亲戚朋友互动热络;或是工作关系入侵朋友圈,这些数量众多的工作关系充斥通讯录,而人们在工作之外与工作关系好友几乎没有互动,这一现象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2.社交支付

      A)“社交支付”

      “社交支付”包括样本城市微信和手Q中的红包和个人间转账总量数据,衡量的是在社交场景中使用支付的情况。2017年“社交支付”排全国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和东莞。从这一榜单中也可以看出,红包等社交支付在南方更为流行,北京和西安是唯二的两个进入全国前十的北方城市。

      与在便利店购物的小额支付不同,“社交支付”是人情往来的载体。

      对应的是,印象中抢红包的多半是生熟参半的群,而互动良多的真熟人反而不会总是向你讨红包。

      C)“社交支付”对数字经济的影响

      呈现在数据上,可以看到“社交支付”与“数字产业”、“用云量”的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交支付”越发达的城市,“数字产业”总量越高,“用云量”越多。

      互联网是天然的信息媒介。2017年,中国互联网平均每秒进入672.5G的信息,或为文本、或为图片、或为网页、或为视频、或为H5动画、或为直播、或为网游、或为小程序。这些流动的信息,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带来独具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体验。

      互联网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更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流行文化符号。所以我们看到春晚上越来越多源自网上的“段子”,看到人民日报在建军节推出的“军装照”火爆朋友圈,看到故宫的《穿越故宫来看你》让雍正帝唱起嘻哈。

      直接影响居民对周围社会环境观感的,往往不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的深度阅读,而是极大量的、碎片化的、实时或者准实时的资讯类消息。

      A)“数字文化”与“互动”频率

      但数据的结论恰恰相反,“互动”频率与“数字文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网络社交中与好友互动越多的城市居民,沉湎于资讯、视频和游戏当中的次数越少、时长越短。

      数字文化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广阔,是支撑数字产业的重要支柱。各地居民对资讯、文学、影视、游艺类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与当地的相关上下游数字产业都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 小结

本章列举的数据揭示了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基础功能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经历了生活场景的快速数字化和移动化。数字生活和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的构成要素。数字社交的“连接”和“互动”揭示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社交支付对消费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构成数字产业和“用云量”爆发的基础。资讯和其他数字内容产品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互联网信息媒介的自然属性,赋予数字社交和数字文化特殊意义。两者是移动互联网最高频的使用场景,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最强的黏性来源。虽然这些服务基本都是免费的,但却构成了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数字创新的不竭源泉。

      由于篇幅有限,省略了大部分的图表、全部的注释、附录和一些结论的得出过程,如对报告完整内容有兴趣,可扫描下图二维码下载完整版报告。

      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在微信中添加腾讯研究院官方小秘书腾小研为好友与其沟通,腾小研微信号:tencentyan。(好友申请注明您的姓名、供职单位及职位,并说明指数报告。)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6770-767
免费咨询
邮箱/Mail:sx@lyshanxun.com
地址/Add:洛阳市洛龙区恒生科技园6号楼15楼
关注闪迅
Copyright © 洛阳闪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 豫ICP备15015471号-1
× 汝阳迅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阳迅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孟津迅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